主页
>>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现言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
西出阳关有故人
》
TXT下载
上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大
中
小
第2节
裴游之是典型的官场老狐狸,此刻和许锦之说这些,是想卖他一个人情。
“多谢裴寺卿,不过我来晚了,并不是偷懒所致,我早上带着随从去了新丰县一趟,刚回来。”许锦之淡淡回道,并有意无意地展示了自己靴上的泥泞。
裴游之懵了,此去新丰县,骑快马一来一回,也得两个时辰,再加上爬山,那他不是不到卯时就得起?真不愧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
“昨儿我们不是一道去过吗?怎么你还要再去一次?”裴游之问。
“昨儿现场人太多,我回家后想起一些细节,要再去查证一番。”许锦之答道。
“所以,查到了什么?”裴游之好奇地问。
“现在还不太确定。”许锦之又答。
真是问了等于白问,说了等于白说。裴游之气得吹胡子瞪眼,不过很快又释然。这个年轻人,若非嘴紧,自己还不会这么信任他。大理寺曾有两个少卿,一个许少卿,一个魏少卿。百姓只闻许少卿,不知魏少卿,也是裴游之故意袒护的缘故。曾经的那位魏少卿比自己还懒,大家都这么懒,就没人干活了。后来,魏少卿被贬去外地为官,这一位置空悬至今。许少卿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不抱怨不多事,裴游之甚为满意。
再说新丰县的案子。
四天前,宫中薛婕妤的母家小妹进长安,遇大雨,在长安城外新丰县的不知名小山上看见一座古庙,于是带人进去避雨,却意外发现两具六七岁孩童的尸体,一男一女,死状可怖。薛娘子吓得魂不附体,当夜就发起高烧来,今日才退下去,但身体还是虚弱。
事情闹大,新丰县将案子报给京兆府,京兆府一听圣人亲自过问了,又将案子推给大理寺。
不得不接下这口大锅的裴游之,率大理寺一干人等,去小山坡上进行了现场检验,将尸体运回来,并对附近的村民进行了一通盘问。
仵作见两名死者均面色青紫,用银针插入死者喉咙,银针发黑,证实两名死者均是中毒身亡。
在男童的衣衫内,附着少量的不知名粉末。大理寺的仵作也算见多识广,嗅了嗅味道,再加上验尸时察觉两具尸体喉咙都发紧的症状,他断定,二人死于钩吻之毒,也就是断肠草。
不止如此,两个孩子身上的好几处穴位均被人用匕首状的利器扎破,几乎放干了身上所有的血。
所以,薛娘子在雨夜里看到的尸体,不光面色青紫,还面孔扭曲,被吓得大病一场,也情有可原。
薛娘子第二日一大早就去县衙报了案,随后,附近的村民们都赶来看热闹,赶都赶不走。虽然,村民们七嘴八舌的,案子的真实情况就瞒不住,容易闹得惊天动地的,但好处是——两名死者的身份很快就确定了。
女童叫周翠莲,七岁,是家里的老二,早上抱着木盆去河边洗衣服时,人消失了的。一开始,她的耶娘还以为孩子是失足掉水里了。
男童叫李二牛,六岁,家里的老幺,耶娘一个上山捕猎,一个在家里纳鞋底,姐姐忙着生火做饭,他则被货郎吸引,一个人偷偷跑出去,结果人就再也没回来。
许锦之当时就觉得货郎可疑。他问了好几个村民,大家似乎都见过这个货郎,包括周翠莲消失的那一日,也有农妇洗衣服时,听到货郎一边摇桃鼓一边吆喝的声音。
不过大家似乎都对这个人印象不深,有说是细长眼,有说是圆眼。大家七嘴八舌,所描述的样貌特征,不足以支撑画师描一张画像出来。不过,也有统一口径的特征:大家都说这个货郎哪怕在大雪天也走路很快。
两个孩子被发现时,像被破布娃娃一般,随意塞在偶像后面。两个孩子身下的位置结了冰。许锦之当时判断,现场被水清洗过。只是,凶手到底是在清洗两个孩子的呕吐物还是血,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这座破庙供的偶像,不是神佛,而是一尊邪神。
许锦之问过附近的村民,大家都说这座庙在前朝时就已经存在了,似乎是供奉了一尊大力神。只要诚心诚意供上吃食,就能获得无穷的力气。有人为了打架能赢,有了为了锄地比别人快,都会来供上一供。后来,有人说,生病了只要供奉家人的血,就能身强体健。大唐信奉佛教,别的教派渐渐式微。满大唐,只有供奉佛祖、菩萨的寺庙香火鼎盛,其余的地儿,都逐渐废弃,更不必说一座需要供奉人血的邪庙。
大家当时猜测,是不是有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便杀了两个孩子,取人血,还显示自己的诚意。可是,将周翠莲、李二牛的直系亲属调查了个遍,并没有找到身患重病之人。
可能凶手知晓邪庙的传说,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吧。他以为取血供奉即可,却不想还要是亲人的血。
不管如何,这都是一条线索。至少,大家都觉得,凶手杀人取血的动机,应当跟这座邪庙的传说有关。
昨儿,现场人太多,大理寺征用的不良人们为了拦住附近的百姓,说理加上恐吓,费了好一番功夫。许锦之被这些人吵得头疼,于是今儿一早,自己骑马出城上山,再探现场,确实又发现一些线索。
邪庙偶像的底部有一条密道,触发密道开关的按钮,是由《九章算术注》中的割圆术为基础理论设计的。普通百姓识字的都不多,更何况懂得这样高深算术的。所以,许锦之断定,凶手绝对不属于普通百姓阶层。
另外,密道窄而陡,另一头通向山下的村子。密道里发现大量人血、少量人的毛发、一些祭祀用的祭器,以及一件血衣、一双皮靴和一把柄纹精致的匕首。这些东西佐证了许锦之的判断——凶手绝非普通人,否则哪里买得起皮靴。
随从随风脱下外袍,将现场发现的证据,全部包在里头,背在背上,一路带回大理寺。
许锦之看向大门外,随风系完他的马后,应当已经背着这团证据去找仵作孔本全了。仵作虽也属大理寺官吏,但平时不用点卯。找他,就得去他家里。
“诶——”许锦之紧皱眉头,一路走到自己平时办案的屋子,一边拿帕子沾了草木灰,擦脚下的泥泞,一边想案子。
这个案子,疑点颇多。
原本以为,若是找出些新的证据,能加速破案。现在看来,又增加了新的疑问而已。
比如,凶手将人带至密道,在密道里杀人放血,却又将尸体抛在了庙里,所求为何?既然密道隐秘,寻常人又出入不得,难道不是将尸体放在密道里更安全吗?
许锦之一旦思索起案情来,就顾不上吃喝与歇息,如此,竟坐到晚上。
随风回到大理寺,将孔本全对那包证物的看法一一说了出来。
发现的人的毛发,发质卷曲,不似中原人的头发。其发梢枯黄,说明此人长期生活的环境不好。
血衣、皮靴和匕首,均做工不俗。从血衣的大小及靴子的长短做大致判断,此人身量六尺余,是个身姿伟仪的男子。匕首的握柄以白银实心浇铸,一条刻画的蟒蛇栩栩如生,盘旋其上。
至于那些祭器,均为表面腐朽斑驳的青铜器,看上去有了年代,像是从哪儿的古墓挖出来的一样。许锦之细细看了青铜器上的铜锈,判断是殷商时期的物件儿。
“生活得不好,却能落得如此珍贵的宝物,还有这些价值不菲的衣物、鞋子......难道凶手是个盗墓贼?这些东西全是偷来的?”随风觉得自己很聪明。
“郎君,我听说很多盗墓贼都习得祖传的本领,会算术也不奇怪吧。”随风看向自家郎君,沾沾自喜的小表情,颇为想要得到认可的样子。
许锦之却看了他一眼,朝他泼冷水道:“可是这衣物、靴子都是本朝式样,这作何解释?”
随风挠挠头,并解释不出个所以然。
许锦之自言自语,又像是解释给他听:“如果这些东西全是凶手的,那么凶手应该是一个少时过过富贵日子,但后来家道中落的人。因为家道中落,吃了不少苦头,期间还得了病。贫病交加,他的内心一定很煎熬,一定很想早日康复,去振兴家族,意外之下得知这座古庙的传说,于是铤而走险......”
随风疯狂点头,觉得自家郎君这番推断,比自己的,靠谱很多。
“对了郎君,刚进门时,遇上老夫人身边的秋雨,说是家里小厨房给您做了你最爱吃的鲈鱼鱼脍。这天气,新鲜鲈鱼可不易得,叫您早日回去呢。”随风想起什么,突然道。
许锦之一听“秋雨”的名字,想到什么,不禁皱了皱眉头,不客气地回道:“你去告诉秋雨,案子急,我不回去了,叫母亲多吃点。”
“诶......”随风无奈,但看到自家郎君一副坚决的表情,只得摇摇头,应下了,“我这就去。”
“等等——”
“郎君还有事?”
“让曹录事拟一份告示出来,在各坊间张贴,提醒老百姓需看紧自家孩童,尤其是五至十岁年龄段的。”
“是。”
随风离开后,许锦之取纸笔,将已得线索挨个儿记录在纸上,随后看着这些线索,陷入沉思。
如此,便是一夜。
“哐哐——”一阵敲窗声,扰乱许锦之的清梦。
抬头一瞧,是大理寺的主簿张屏。
因为匆忙,他原本的口吃就更加严重,“许,许少卿,又,又有案子了,还,还是童,童男童女。”
许锦之一听,立刻起身往外走。
昨儿清理干净的靴子,顿时又脏了一半。
第三章 血祭(三)
又是两具孩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大约在昨儿夜里亥时前后。
女童约莫七八岁,瘦骨如柴,被早起卖胡饼的阿伯,发现死在坊巷口。男童小一些,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养得圆头胖脑,被发现死在离坊巷口不到一里地的酒楼门口。
两个孩子都中了断肠草的毒,后被人放干了血。因着死因一样,发现尸体的地儿又格外近,所以便一并处理了。
“哎。”孔本全收起银针,摇头叹气好一阵。
“妈的,要是被老子逮到,老子非废了他的手脚筋儿不可。”负责缉捕的不良人唐豹骂骂咧咧道。
大理寺的不良人不同于内卫,是由一些有恶迹的人充当的官吏,所以说话便粗鄙暴躁了些。
“坊正何在?”
许锦之刚开口,就有官吏上前,作揖道:“某永达坊坊正陈达,见过许少卿。”
“昨儿晚上这一片没有金吾卫驻守吗?死了两个人,居然没人看见?”许锦之蹙眉。
“这......”陈达有些为难。
大唐设立宵禁制度,诸市置鼓,到了宵禁时分,便要击鼓警示行人。一坊坊正对于该坊的宵禁担任主要责任,而金吾卫则负责宵禁时分的驻守和巡夜。
一般来说,坊与市分得很开,这一制度一直执行得很好。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遭受反叛军的蹂躏,很多物品无法自给自足,大量物品和商贩们便由水路到长安,为了挣钱,有商贩无视宵禁制度,破坏坊墙,占街叫卖。
如今的圣人有意恢复唐初时的宵禁制度,但制度一旦遭到破坏,想要还原,就十分艰难。
譬如,唐初时,坊内极少出现酒楼。可如今,坊内不但酒楼常见,甚至,还偷摸着出现不少寻欢的地儿。
有金吾卫夜间找地儿作乐,或是对巡夜敷衍视之,已然是常态。
陈达不好明说昨儿夜里,负责巡逻这一片的金吾卫去暗窑子找窑姐儿寻欢去了,毕竟金吾卫的人,他一个小小坊正可开罪不起。
许锦之见他吞吞吐吐,心下明白大半,无意为难他,只把眉头皱得更紧。
“许少卿,这女娃的身份找到了,嫌疑人也找到了。”大理寺内卫跑来道。
这么快?
许锦之随着内卫到长安县县衙,县令王阜知拖着跛腿过来迎接,并告知他,午后,有一于阗国商人到县衙来报案,说自己的钱袋子被小贼偷了。他十分气愤,带着自己的随从一路追到贼窝,把贼窝打了个稀巴烂,将小贼的同伙全部抓来县衙,立下功劳。
听到这里,许锦之冷飕飕看了他一眼,“这不是很好吗?然后呢?”
王阜知继续道:“然后死去的女娃,就是那个小贼。”
许锦之扬眉,“消息够快呀,王县令觉得这个商人就是杀死这些孩子的凶手?”
“不不......”王阜知摆手,“我只是觉得,至少,小女娃的死肯定跟他有关。蛮夷异族,难以教化,被偷了东西,内心愤怒,失手之下杀了人也未可知呀。许少卿不如亲自审审他?”
官大一品压死人,恰恰好,这许锦之恰好比自己官阶高一品,再加上他年纪虽轻,官威却盛,乍一瞪眼睛竖眉毛的,还怪吓人的呢。
许锦之下到县衙牢狱,这名于阗国商人就被提到了他跟前。
以前,许锦之在书上读过,由于于阗国崇尚汉风,所以于阗人的相貌非常类似中原人。不过,眼前的这名于阗商人,要比印象中的于阗人更像中原人,无非就是五官更挺拔、眸色更深些,总之长相不俗。气度上,同自己对视时,并不如一般百姓般畏惧或慌乱,也不似那些刁民,见着当官的,就忙求饶喊冤的,始终从容不迫。至于其他方面嘛......杂色狐裘配窄袖袍和白色马裤,不伦不类。
许锦之对李渭崖的第一印象:此人其他方面尚可,但审美不大行。
“你就是他们口中的杀人犯?”许锦之冷声问道。
此话一出,李渭崖对许锦之也有了第一印象:看着挺年轻俊俏的郎君,怎么说话跟淬了毒一样。
“你说谁是杀人犯?”李渭崖声音更冷。
许锦之一愣,“纠正一下,嫌犯。说说吧,昨晚宵禁后,一直到天亮这段时间,你在哪里?”
“这些我跟王县令都说过了。我们住在云福客栈,宵禁后,没有出过门。我们很遵守长安的规矩的。”李渭崖一副“我是长安第一遵法守纪好市民”的表情。
“有人能证明吗?”许锦之又问。
“我的两名随从。”李渭崖回道。
“我指的是,除了他们外,还有没有陌生人能证明。”许锦之皱眉,他一向不爱跟理解能力差的傻子说话。
上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下一页